中新网天津12月6日电 (王在御 王君妍)记者6日从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获悉,中国海上最北油田锦州9-3油田通过稳油控水、深入挖潜、精细调整等一整套上产措施,日产原油成功达到1080立方米。
中国海上最北油田锦州9-3油田日产原油成功达到1080立方米。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供图
据了解,锦州9-3油田位于渤海辽东湾北部,是中国国内地处最北、水深最浅、纬度最高的海上油田,油田下辖6座生产平台,其中包括世界上第一座“桩基沉箱式多功能抗冰平台”,是集油气开采、处理、外输为一体的综合性海上生产单元。
自1999年投产以来,该油田已进入开发生产中后期,调整难度大、地层能量弱、含水率高、单井产能低等一系列难题逐渐凸显。特别是由于地缘靠北,每到冬季,严重的海冰都会为海上安全生产带来巨大挑战。
针对该油田西区出现含水上升速度快、产量递减快的情况,油田创新采用“抽稀井网+流场调控”的新模式。通过改变注水层位,在原有排状注采井网基础上针对主力和非主力油组分别形成一套隔一注一的注水井网,进而改变流场。同时,根据油井含水率、产液量变化及时调整注采比,精准调控注水流场,保证低含水油层收效更充分。
在做好稳油控水的同时,油藏人员根据断层附近剩余油相对富集的认识,在这一区域加大提液力度,深入挖掘剩余油潜力。其中,W10-4H井在更换大泵后,最大日增油量达到102立方米;C20井更换大泵后,最大日增油量也达到30立方米,为油田产量找到了新的增长点。(完)
中新网天津12月6日电 (孙玲玲)12月6日,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与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签署《绿色数字航运走廊合作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推进天津与新加坡绿色数字航运走廊建设。
12月6日,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与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签署《绿色数字航运走廊合作备忘录》。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供图
根据《备忘录》,双方将在绿色航运走廊方面加强合作交流,积极推进与相关方的合作,推动实现在新加坡和天津提供低碳和零碳排放燃料,以及燃料加注基础设施建设,以共同加快航运业的脱碳;在数字化航运走廊方面加强合作交流,加快推进全球化标准的制定和解决方案的应用,推进实现高效的港口停靠、货物流动及数字化升级。双方同时在备忘录中达成一致意愿,将积极分享绿色和数字化航运走廊建设经验,为建立国际航运全球标准作出贡献。
据了解,天津港作为北方国际航运枢纽,与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5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近年来,天津港率先建成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在全国设立首个港口自动驾驶示范区,率先打造“公转铁”“散改集”双示范绿色运输港口,为世界港口智慧化升级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新加坡港作为全球领先的枢纽港,是跨太平洋航线的重要节点,也是海运业绿色转型的积极推动者,近年来先后与多个国际港口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加快推进全球范围内绿色数字航运走廊建设,为国际航运可持续发展和全球供应链创新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以此次会签为契机,以天津港智慧绿色示范经验为基础,围绕智慧绿色港航建设等,持续深化推进与新加坡港在相关领域和具体合作项目的落地见效,积极推进港航绿色低碳和智慧化的全面升级,为国际航运可持续创新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完)